用户名: 密码:
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
网站首页  | 热点透视  | 心理新闻  | 心理治疗  | 个案分析  | 心理咨询  | 中心简介  | 招生培训  | 梦与解梦  | 学术动态  
心理健康  | 专家名人  | 心理文摘  | 儿童心理  | 青少年心理   | 性学七味  | 女性心理  | 中老年心理   | 心理夕阳红   | 心理娱乐    
HyperLink
您的位置:Skip Navigation Links首页 > 青少年心理 > “隐蔽青年”是种病吗?   
“隐蔽青年”是种病吗?
作者:山东省中山心理治疗与咨询研究中心 摘     阅读次数:1848 

“隐蔽青年”从日本流传而来。被称为“隐蔽青年”的年轻人习惯于逃避工作和现实,憎恶办公室和人群,仅依靠父辈创造的经济条件或父母的资助过活。他们安静地待在家里,随心所欲写自己的文字,拍自己的照片,画自己的画,做自己的音乐。由于没有独立的经济支持,他们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,也很少出去旅行。他们渴望自由,认为恰恰是隐蔽让自己得到了真正的自由。

以前人们认为这种行为异常只会出现在老年人的身上,但近些年来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拒绝与他人接触和交往。这种行为异常比较温和,没有身体或心理上的剧烈反应。

“隐蔽青年”大部分是离校或待业者,只有3%仍然在读。他们中近八成习惯每天上网,其余时间看电视和在房间一角独处;有四成因为逃避与家人相处,将生活日夜颠倒;甚至有两成人每天睡觉超过12小时。同时,四成“隐蔽青年”不与朋友见面,只有三成与一至两位朋友见面。

心理专家指出,在日本等一些都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,社会给青少年的压力较大,容易使他们觉得自己的人生是失败而无意义的。“填鸭式”教育和崇尚高学历的传统观念致使学校、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给孩子施加了巨大的压力。这种压力甚至从上幼儿园就开始产生。孩子每一阶段的升学都要经过竞争严酷的考试选拔才能完成。此外,同学、朋友的欺负和排挤也是“隐蔽青年”的成因之一。

大学毕业后面对的就业压力以及收入较低无法实现成家立业,也是导致青年选择“隐蔽”的一方面因素。

心理专家认为,“隐蔽青年”大多缺乏自信。社会应摒弃批评多、鼓励少的态度,尝试从这些青少年的兴趣入手,调动其潜能,提升他们的自信心,帮助他们重建自我价值。专家建议,应该主动要求他们融入社区生活,同时为他们提供心理援助与辅导。还可以将他们送到治疗和培训中心,与其他“隐蔽青年”共同居住,这样有助于他们摆脱熟悉的生活和学习环境,学习和恢复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。

上一篇:互联网降低青少年读写能力
站内搜索        免责声明
中山心理治疗与咨询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 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者建立镜像
E-mail:zhongshanxinli@163.com,主办单位名称:山东省中山心理治疗与咨询研究中心,备案序号:鲁ICP备06008114号,审核日期:2006-02-09
      Copyright   1998—2009   ,Inc.All   rights    reserved   ISP